注册
个人空间
帮助中心
中国工程院
知识中心首页
科教图书首页
图书
插图
文献
工具书
全部
书名
作者
主题词
标签
目录
全文
自然科学总论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自然科学机构
医药卫生
医药一般理论
医药现状与发展
医学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
工业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矿业工程
石油工程
冶金工业
金属
自然科学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数理化
数学
力学
物理学
化学
晶体学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生物科学现状与发展
交通运输
综合运输
铁路运输
交通运输经济
农业科学
农业一般性理论
农艺学
林业
农业技术现状与发展
天文地球
天文学
地球物理学
自然地理学
气象学
测绘学
地质学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环境科学理论
环境污染及防治
安全科学
航空航天
航空
航天
航空航天医学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所有分类>
收起
06358704
美帝国防通信系统应用工程手册·第一册 :系统规划和性能标准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京字183
中图分类: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信
->
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
学科分类:
工程学(二)
->
电子与通信技术
出版日期:1972
主题词:
分享到:
阅 读
收 藏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内容简介
本书为外军通信设备参考资料。|本书出版社不详。|本书无统一书号。
目录
第一章 使用这部手册的总说明
18
阅读
1-0引言
18
阅读
2-0资料的编排
18
阅读
3-0系统规划方法
19
阅读
3-1电信要求
19
阅读
3-2局部通信网和传输的方案
20
阅读
3-3传输手段的选择
20
阅读
3-4总体的初步方案
20
阅读
3-5性能指标的校验
20
阅读
3-6费用估算
21
阅读
3-7小结
22
阅读
4-0举例
22
阅读
4-1例题
22
阅读
4-2总体方案
22
阅读
4-3方块图
23
阅读
4-4设备的选择
26
阅读
4-5系统的初步方案
26
阅读
4-6系统方案的校验
27
阅读
4-7费用估算
27
阅读
4-8小结
27
阅读
第二章 通信要求的汇集与分析(缺)
28
阅读
第三章 费用计算方法与经济核算
28
阅读
1-0引言
28
阅读
2-0背景
28
阅读
3-0初始费用
28
阅读
4-0年度费用
36
阅读
5-0估算的方法
36
阅读
6-0概略费用
37
阅读
7-0典型设备的费用
37
阅读
8-0参考文献
38
阅读
第四章 保障条件的考虑
46
阅读
1-0概述
46
阅读
2-0定货和生产
47
阅读
3-0土木工程和施工
47
阅读
4-0技术文件和资料
48
阅读
5-0备用件和测试设备
48
阅读
6-0运输
49
阅读
7-0安装
49
阅读
8-0使用和维护
50
阅读
9-0人员要求和训练
50
阅读
10-0年度费用
51
阅读
11-0结论
51
阅读
第五章 国防通信系统接口设计的考虑
53
阅读
1-0引言
53
阅读
2-0高频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接口参数
55
阅读
2-1输入电平
55
阅读
2-2输出电平
55
阅读
2-3阻抗
55
阅读
2-4衰减-频率特性
56
阅读
2-5包络延迟失真
56
阅读
2-6路频率稳定度
56
阅读
3-0频分多路复用设备的接口参数
56
阅读
3-1多路复用设备的传输电平
56
阅读
3-2阻抗和回波损耗
56
阅读
3-3频率分配
56
阅读
3-4振铃设备
56
阅读
4-0群搬移和直通群设备的接口参数
57
阅读
4-1工作电平
59
阅读
4-2群配线架的阻抗和回波损耗
60
阅读
4-3超群配线架的阻抗和回波损耗
60
阅读
4-4导频
60
阅读
5-0超群搬移设备和直通超群设备的接口参数
61
阅读
5-1超群搬移设备
61
阅读
5-2直通超群设备
61
阅读
5-3超群阻抗和回波损耗
62
阅读
5-4直通超群阻抗和回波损耗
62
阅读
6-0对流层散射系统和视距通信系统的接口参数
62
阅读
6-1音频接口-传输电平
62
阅读
6-2多路复用设备音频端的阻抗和回波损耗
63
阅读
6-3群频率接口
63
阅读
6-4超群频率接口
63
阅读
6-5多路复用基带的接口
63
阅读
6-6多路复用基带的发送电平
63
阅读
6-7多路复用基带的接收电平
63
阅读
6-8多路复用基带的阻抗和回波损耗
63
阅读
6-9频率分配
63
阅读
6-10中频接口
64
阅读
7-0有线系统的接口参数
64
阅读
7-1整个系统的电路阻抗
64
阅读
7-2数据、电报和语言信号的电平
64
阅读
7-312路明线的频率分配
64
阅读
7-4明线的传输电平
65
阅读
7-512路对绞电缆、60路双心或四心载波电缆的频率分配
65
阅读
8-0频移音频载波电报的接口参数
65
阅读
8-1数字输入信号
65
阅读
8-2数字输出信号
65
阅读
8-3数字输入阻抗
65
阅读
8-4数字输出电阻
66
阅读
8-5数字输入/输出的接地
66
阅读
8-6传号和空号的规定
66
阅读
8-7载波频率
66
阅读
8-8单音载波电平
66
阅读
8-9音频线路的输入和输出阻抗
67
阅读
9-0传真的接口参数
67
阅读
9-1传真发送机的线路放大器
67
阅读
9-2传真接收机的线路放大器
67
阅读
10-0电话机的接日参数
67
阅读
10-1自动电平调整
67
阅读
10-2全部用户电话机的阻抗
68
阅读
10-3监视
68
阅读
10-4拨号装置
68
阅读
10-5振铃
69
阅读
第六章 军用卫星通信分系统
70
阅读
1-0引言
70
阅读
1-1现有的卫星通信计划
71
阅读
1-2国防卫星通信系统
71
阅读
2-0国防卫星通信系统的作用
71
阅读
2-1地面站分系统
72
阅读
2-2空间分系统
72
阅读
2-3控制分系统
72
阅读
2-4发射和展开分系统
74
阅读
3-0设备的说明
74
阅读
3-1国防卫星通信系统的卫星
74
阅读
3-2国防卫星通信系统的地面终端设备
74
阅读
4-0使用原则
77
阅读
4-1通信业务的类型
77
阅读
4-2卫星分系统的典型应用
77
阅读
4-3关于将来需要的方针
78
阅读
4-4用户需要计划的安排
78
阅读
5-0系统设计的考虑
79
阅读
5-1线路可用率的确定
79
阅读
5-2传输质量的标准
81
阅读
5-3卫星线路的容量
81
阅读
5-4容量更新计划
81
阅读
5-5改进的多址通信调制技术
82
阅读
5-6卫星通信的特性
82
阅读
6-0参考文献
83
阅读
第七章 用户分系统、路由及控制
84
阅读
1-0引言
84
阅读
2-0电话网
84
阅读
2-1方块说明
84
阅读
2-2末端设备
84
阅读
2-3传输
84
阅读
2-4交换
86
阅读
2-5传信信号
87
阅读
2-6设备说明
89
阅读
3-0传真网
89
阅读
3-1方块说明
89
阅读
3-2末端设备
90
阅读
3-3传输
90
阅读
3-4用传真传输文件
91
阅读
3-5互通性参数
91
阅读
3-6设备说明
91
阅读
4-0电传机网
92
阅读
4-1方块图说明
92
阅读
4-2电路类型
92
阅读
4-3电传机会议
92
阅读
4-4传输
93
阅读
4-5交换方法
94
阅读
4-6工作原理
96
阅读
4-7设备说明
98
阅读
5-0数据终端分系统
98
阅读
5-1引言
98
阅读
5-2设计的考虑
99
阅读
5-3数据终端的功能
100
阅读
5-4终端设备和来源
100
阅读
5-5设备说明
100
阅读
6-0设备性能标准
102
阅读
6-1方块A传真末端设备性能标淮
102
阅读
6-2方块B电传机设备性能标准
103
阅读
6-3方块C电话设备(用户末端设备)性能标准
105
阅读
6-4方块D传真变换器性能标准
105
阅读
6-5方块E电传机电报交换和控制性能标准
106
阅读
6-6方块F电话终端设备特性
106
阅读
6-7方块G保密机特性
107
阅读
6-8方块H电传和低速数据多路复用设备性能标准
108
阅读
6-9方块I音频多路复用设备
109
阅读
第八章 高频(HF)分系统
121
阅读
1-0引言
121
阅读
1-1传播
121
阅读
1-2调制
122
阅读
1-3采用的发射
122
阅读
2-0功能方块图
123
阅读
3-0设备的说明
124
阅读
4-0工作原理
124
阅读
4-1系统的考虑
127
阅读
5-0设备的性能标准和接口参数
129
阅读
5-1方块J独立边带(ISB)的多路复用器和分解器
129
阅读
5-2方块K独立边带发送设备
130
阅读
5-3方块L接收机的特性
132
阅读
5-4方块M天线设备
134
阅读
6-0高频固定台和移动设备的互通性
136
阅读
7-0设备应用图
137
阅读
7-1概述
137
阅读
7-2一般系统
137
阅读
第九章 散射分系统
151
阅读
1-0对流层散射分系统
151
阅读
1-1引言
151
阅读
1-2基本功能介绍
152
阅读
1-3设备介绍
155
阅读
1-4工作原理
155
阅读
1-5设备性能标准和接口参数
157
阅读
1-6设备方块图
166
阅读
1-7对流层散射固定站和可运设备的互通性
167
阅读
2-0参考文献
167
阅读
第十章 微波视距通信分系统
173
阅读
1-0引言
173
阅读
1-1概述
173
阅读
1-2传播
174
阅读
2-0功能方块图
175
阅读
2-1方块I多路复用器-多路分解器
175
阅读
2-2方块Q调制器-激励器
176
阅读
2-3方块S天线系统
176
阅读
2-4方块T接收机
176
阅读
3-0设备介绍
177
阅读
4-0工作原理
177
阅读
4-1系统考虑
177
阅读
5-0设备性能标准和接口参数
179
阅读
5-1系统考虑
180
阅读
5-2方块Q发射机
181
阅读
5-3方块S天线系统
182
阅读
5-4方块T接收机组
185
阅读
6-0设备应用图
186
阅读
7-0微波视距通信固定站及可运式设备之间的互通性
186
阅读
第十一章 有线和电缆分系统
192
阅读
1-0引言
192
阅读
1-1有线和电缆的主要类型
192
阅读
2-0基本作用原理
193
阅读
2-1终端机(方块A)
193
阅读
2-2有线或电缆传输线(方块B)
193
阅读
2-3增音机(方块C)
194
阅读
3-0有线和电缆系统用的设备
194
阅读
3-1电话和电报传输设备
194
阅读
3-2架空明线
194
阅读
3-3多心电缆
194
阅读
3-4军用电缆组件
196
阅读
4-0工作原理
198
阅读
4-1有线线路特性
198
阅读
4-2音频线路
201
阅读
4-3载波传输
205
阅读
4-4电报、数据、传真及电视传输
210
阅读
5-0设备性能标准及接口参数
211
阅读
5-1系统考虑
211
阅读
5-2分系统的传输方式
213
阅读
6-0设备应用图及特性
213
阅读
6-1典型设备的应用
213
阅读
6-2典型系统特性
215
阅读
第十二章 海底电缆分系统
220
阅读
1-0引言
220
阅读
1-1概述
220
阅读
1-2军用系统的考虑
220
阅读
1-3现有的海底电缆系统
221
阅读
1-4新的海底电缆系统
221
阅读
2-0功能说明
231
阅读
2-1岸终端
231
阅读
2-2电缆
231
阅读
2-3增音机
231
阅读
3-0设备说明
234
阅读
3-1岸终端设备
234
阅读
3-2电缆的型式
235
阅读
3-3海底电缆增音机
236
阅读
4-0工作原理
238
阅读
4-1系统考虑
238
阅读
4-2长电缆线路内的增音机
239
阅读
4-3均衡器
240
阅读
4-4增音机的电源和电压
240
阅读
4-5导频
240
阅读
4-6海底电缆系统的长度极限
241
阅读
5-0性能和接口标准
241
阅读
5-1系统的负荷指标
241
阅读
5-2噪声和串话的指标
242
阅读
5-3净损耗的变化
243
阅读
5-4接口标准
243
阅读
6-0如何进行海底电缆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243
阅读
6-1规划(粗略的)
243
阅读
6-2系统的设计
246
阅读
第十三章 自动电话网和自动数字网
249
阅读
1-0引言
249
阅读
2-0自动电话网(AUTOVON)
249
阅读
2-1系统介绍
250
阅读
2-2设备介绍
256
阅读
2-3工作原理
257
阅读
2-4AUTOVON的设计标准
260
阅读
2-5申请业务
268
阅读
3-0自动数字网(AUTODIN)
269
阅读
3-1系统介绍
269
阅读
3-2设备介绍
277
阅读
3-3工作原理
281
阅读
3-4AUTODIN的设计标准
282
阅读
4-0参考文献
286
阅读
4-1AUTOVON
286
阅读
4-2AUTODIN
287
阅读
第十五章 差错控制的考虑
288
阅读
1-0引言
288
阅读
1-1目的
288
阅读
1-2范围
288
阅读
2-0概述
288
阅读
2-1差错控制
288
阅读
2-2信道性能的改进
289
阅读
3-0差错控制技术
289
阅读
3-1前向纠错(FEC)
289
阅读
3-2重发检错(ARQ)
290
阅读
3-3混合差错控制
291
阅读
3-4FFC与ARQ的比较
291
阅读
3-5不编码的差错控制
292
阅读
4-0差错控制码
293
阅读
4-1ARQ用的差错控制码
294
阅读
4-2FFC用的差错控制码
297
阅读
5-0用户的要求
300
阅读
5-1消息的准确度
300
阅读
5-2容许延迟
300
阅读
5-3消息的格式
301
阅读
5-4效率
301
阅读
5-5设备的费用
301
阅读
6-0信道差错的统计特性
302
阅读
7-0系统的初步设计
302
阅读
7-1确定是否需要差错控制的步骤
302
阅读
7-2选择差错控制技术的步骤
302
阅读
7-3选择差错控制码的步骤
304
阅读
7-4自动数字网(AUTODIN)的用户
304
阅读
8-0现有设备
304
阅读
9-0参考文献
310
阅读
第十六章 调制技术
311
阅读
1-0引言
311
阅读
2-0振幅调制(AM)
312
阅读
2-1载波发射双边带(DSBEC)调幅(模拟的)
312
阅读
2-2载波发射双边带(DSBEC)调幅(数字的)
313
阅读
2-3载波抑制双边带(DSBSC)调幅
313
阅读
2-4脉冲调幅(PAM)
313
阅读
3-0时间调制
314
阅读
3-1模拟信号的调频(FM)和调相(PM)
315
阅读
3-2数字信号的时间调制
316
阅读
3-3脉冲载波的时间调制(模拟的)
319
阅读
4-0混合调制(组合的幅度和时间调制)
319
阅读
4-1载波抑制单边带(SSBSC)模拟的)
319
阅读
4-2独立边带(ISB)
321
阅读
5-0复形载波的调制
322
阅读
5-1频谱展宽技术
322
阅读
5-2时-频和时-频-相的调制
323
阅读
6-0特殊的数字调制技术
323
阅读
6-1量化模拟信号
323
阅读
6-2数字调制的特殊应用
324
阅读
6-3动态滤波多路
326
阅读
6-4动态无差错传输(DEFT)
326
阅读
6-5四相时/频差分相干的相移键控(KATHRYN)
328
阅读
6-6量化调频(QFM)
328
阅读
7-0调制技术的应用
328
阅读
7-1调幅的应用
329
阅读
7-2调频的应用
330
阅读
7-3模拟脉冲调制的应用
330
阅读
7-4量化脉冲调制的应用
331
阅读
8-0参考文献
332
阅读
第十七章 多路复用分系统
334
阅读
1-0引言
334
阅读
1-1历史背景
334
阅读
1-2目的和范围
335
阅读
2-0功能说明
335
阅读
2-1频分多路复用
335
阅读
2-2时分多路复用
338
阅读
3-0在以后各册中说明的多路复用设备
340
阅读
4-0工作原理
340
阅读
4-1频分多路复用
340
阅读
4-2时分多路复用
344
阅读
4-3各种多路复用技术的比较
348
阅读
5-0多路复用分系统的设计考虑
348
阅读
5-1概述
348
阅读
5-2设计考虑
349
阅读
6-0参考文献
358
阅读
第十八章 环境控制分系统
359
阅读
1-0引言
359
阅读
2-0功能说明
359
阅读
2-1概述
359
阅读
2-2空气调节
360
阅读
2-3取暖
361
阅读
2-4湿度控制
361
阅读
2-5通风
362
阅读
2-6除尘控制
362
阅读
3-0设备说明
363
阅读
3-1夏季空气调节设备
363
阅读
3-2取暖设备(冬季空气调节)
366
阅读
3-3去湿设备
367
阅读
3-4通风设备
367
阅读
3-5除尘设备
369
阅读
4-0原理
369
阅读
4-1基本原理
369
阅读
4-2夏季空气调节
370
阅读
4-3取暖
371
阅读
4-4湿度
371
阅读
4-5通风
373
阅读
5-0怎样估算
374
阅读
5-1冷却负载估算
374
阅读
5-2取暖负载估算
377
阅读
5-3去湿负载
379
阅读
5-4通风设计
380
阅读
附录A-计算冷却负载的范例
386
阅读
附录B-计算热负载的范例
388
阅读
附录C-采用通风方法除热的计算
389
阅读
第十九章 电源分系统
391
阅读
1-0引言
391
阅读
2-0功能说明
391
阅读
2-1概述
391
阅读
2-2一次电源(1)、(2)
391
阅读
2-3一次变电分站(3)
392
阅读
2-4辅助发电设备(4)
393
阅读
2-5电站的一次电源配电系统(5)
393
阅读
2-6配电分站(6)
393
阅读
2-7作业配电板(7)
393
阅读
2-8非作业配电板
395
阅读
2-9电力调节设备(8)
395
阅读
2-10使用系统(9)
395
阅读
2-11电力布线(10)
395
阅读
3-0设备说明
396
阅读
3-1一次电源输电线
396
阅读
3-2原动机
396
阅读
3-3交流发电机
397
阅读
3-4变压器
398
阅读
3-5调压器
398
阅读
3-6功率因数电容器
398
阅读
3-7变流器
399
阅读
3-8负载转换分系统
399
阅读
3-9电力调节设备
399
阅读
4-0原理
401
阅读
4-1负载因数
401
阅读
4-2单相及多相电路
402
阅读
4-3功率因数
403
阅读
4-4系统的考虑
403
阅读
4-5发电机
405
阅读
4-6电动机
407
阅读
4-7变压器
407
阅读
5-0如何设计
409
阅读
5-1引言
409
阅读
5-2基本设计考虑
409
阅读
5-3负载的分析
410
阅读
5-4电站配电系统的设计
412
阅读
5-5一次电源及辅助电源的选择
414
阅读
6-0有合适的非本站一次电源时,确定总电力系统设计的例子
418
阅读
6-1计算电力系统负载的例子
418
阅读
6-2选择配电系统
422
阅读
6-3选择辅助电力系统
422
阅读
7-0参考文献
423
阅读
7-1书籍
423
阅读
7-2杂志
423
阅读
7-3技术手册
423
阅读
第二十章 人员分系统
424
阅读
1-0引言
424
阅读
2-0背景
424
阅读
3-0人员质量和数量要求资料(QQPRI)
424
阅读
4-0人员的经济实效性
425
阅读
5-0人员因数
426
阅读
6-0结论和建议
426
阅读
7-0参考文献
427
阅读
附录Ⅰ其它各册中叙述的设备
428
阅读
1-0概述
428
阅读
2-0用户分系统、路由及控制设备
428
阅读
2-1电话设备
428
阅读
2-2传真设备
429
阅读
2-3电传打字机设备
429
阅读
2-4数据终端设备
432
阅读
3-0高频设备
432
阅读
3-1高频(HF)调制解调器
432
阅读
3-2传输设备
432
阅读
3-3接收设备
434
阅读
3-4天线设备
435
阅读
3-5其它
435
阅读
3-6通信系统或中心(移动设备)
435
阅读
4-0对流层散射设备
436
阅读
4-1对流层散射设备
436
阅读
4-2对流层散射部件
438
阅读
5-0视距微波设备
442
阅读
5-1射须传输设备
442
阅读
5-2激励器-调制器及接收机
443
阅读
6-0自动数字网设备
443
阅读
6-1美国本土自动数字网设备
443
阅读
6-2海外自动数字网设备
443
阅读
7-0复用设备
443
阅读
7-1高频分系统用的复用设备
443
阅读
7-2对流层散射和视距分系统用的复用设备
444
阅读
7-3有线和陆地电缆分系统用的复用设备
444
阅读
7-4音频载波电报用的复用设备
444
阅读
8-0电源设备
445
阅读
附录Ⅱ缩写字英汉对照表
446
阅读
更多...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写书评
(不超过2000个字符)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最新评论
标签
设备
系统
电缆
差错
接口
引言
传输
电平
卫星
标准
终端
流层
费用
传真
通信
考虑
海底
文献
回波
数字网
视距
国防
人员
数字
性能
同类书籍推荐
精彩笔记
谁收藏过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