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个人空间
帮助中心
中国工程院
知识中心首页
科教图书首页
图书
插图
文献
工具书
全部
书名
作者
主题词
标签
目录
全文
自然科学总论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自然科学机构
医药卫生
医药一般理论
医药现状与发展
医学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
工业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矿业工程
石油工程
冶金工业
金属
自然科学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数理化
数学
力学
物理学
化学
晶体学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生物科学现状与发展
交通运输
综合运输
铁路运输
交通运输经济
农业科学
农业一般性理论
农艺学
林业
农业技术现状与发展
天文地球
天文学
地球物理学
自然地理学
气象学
测绘学
地质学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环境科学理论
环境污染及防治
安全科学
航空航天
航空
航天
航空航天医学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所有分类>
收起
06369727
黑龙江流域及其毗邻地区自然条件
作者:中国科学院黑龙江流域综合
中图分类:
天文、地球
->
自然地理学
学科分类:
理学
->
地球科学
出版日期:1961-11
主题词:
分享到:
阅 读
收 藏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内容简介
本报告是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队自然条件组四年来(1956-1959年)考察的专题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地貌、气候、地植物和土壤等四个方面。
目录
第一章 地貌
8
阅读
一、地貌的基本輪廓
8
阅读
二、地貌形成因素(甲)-內营力
10
阅读
(一)地质构造
10
阅读
(二)新构造运动
12
阅读
三、地貌形成因素(乙)-外营力
14
阅读
四、地貌发育簡史
16
阅读
五、地貌类型
18
阅读
六、地貌条件的合理利用
19
阅读
第二章 气候
24
阅读
一、环流大势
24
阅读
二、光热条件
25
阅读
(一)日照
25
阅读
(二)年平均温度
25
阅读
(三)最暖月(7月)平均温度
26
阅读
(四)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及年絕对最低温度的平均值
26
阅读
(五)农业指标温度的出現日期、持續日数
27
阅读
(六)积溫
29
阅读
三、水分条件
29
阅读
(一)年降水量
29
阅读
(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30
阅读
(三)雨量变率
30
阅读
(四)暴雨
31
阅读
(五)积雪
31
阅读
(六)干燥度
32
阅读
四、霜冻特征
33
阅读
(一)平均初霜日期及最早初霜日期
33
阅读
(二)平均均終霜日期及最晚終霜日期
33
阅读
(三)平均无霜期及最短无霜期
34
阅读
五、冻土与河川結冰
34
阅读
(一)冻土
34
阅读
(二)河川結冰
35
阅读
第三章 地植物
37
阅读
一、植被概况
37
阅读
二、植被类型
40
阅读
(一)針叶林
40
阅读
(二)針關叶混交林
42
阅读
(三)闊叶林和灌术丛
43
阅读
(四)草原、草甸草原和盐漬化植被
45
阅读
(五)草甸、沼泽和沼泽化灌丛
48
阅读
(六)高山植被
49
阅读
第四章 土壤
52
阅读
一、土壤形成过程的一般规律
53
阅读
(一)季风型气候对本区成土过程的影响
53
阅读
(二)风化壳类型及地球化学元素的轉移、积聚对本区成土过程的影响
54
阅读
(三)植被类型对本区成上过程的影响
58
阅读
(四)人为耕垦历史、现状及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60
阅读
二、土壤地理分布规律
61
阅读
(一)土壤水平地带的分布规律
61
阅读
(二)土壤垂直地带的分布规律
62
阅读
(三)平原、河谷及火山区土壤的分布规律
62
阅读
三、土壤分类及其原则
63
阅读
四、土壤各论
66
阅读
(一)棕色泰加森林土
66
阅读
(二)棕色森林土
69
阅读
(三)灰色森林土
71
阅读
(四)褐色土
73
阅读
(五)白浆土
74
阅读
(六)黑土
77
阅读
(七)黑鈣土和草甸黑鈣土
81
阅读
(八)栗鈣土和草甸栗鈣土
85
阅读
(九)草甸土
88
阅读
(十)沼泽土
90
阅读
(十)盐土和堿土
93
阅读
(十二)砂土
96
阅读
五、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97
阅读
(一)土壤水分物理特性
98
阅读
(二)土壤胶体矿物的特性
99
阅读
(三)土壤腐殖質特性
100
阅读
(四)土壤微量元素
100
阅读
更多...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写书评
(不超过2000个字符)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最新评论
标签
日期
鈣土
土壤
地貌
植被
成土
无霜期
温度
森林土
营力
规律
棕色
降水量
河川
冻土
过程
草原
平原
地带
元素
特性
均終霜
灌术丛
關叶
气候
同类书籍推荐
精彩笔记
谁收藏过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