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个人空间
帮助中心
中国工程院
知识中心首页
科教图书首页
图书
插图
文献
工具书
全部
书名
作者
主题词
标签
目录
全文
自然科学总论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自然科学机构
医药卫生
医药一般理论
医药现状与发展
医学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
工业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矿业工程
石油工程
冶金工业
金属
自然科学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数理化
数学
力学
物理学
化学
晶体学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生物科学现状与发展
交通运输
综合运输
铁路运输
交通运输经济
农业科学
农业一般性理论
农艺学
林业
农业技术现状与发展
天文地球
天文学
地球物理学
自然地理学
气象学
测绘学
地质学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环境科学理论
环境污染及防治
安全科学
航空航天
航空
航天
航空航天医学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所有分类>
收起
06386923
农业化学手册
作者:鲁如坤|编:史陶钧
中图分类: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学科分类:
农林畜牧
->
农学
出版日期:1982-03
主题词:
分享到:
阅 读
收 藏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内容简介
本书提供了农业化学和施肥的基本理论概念和一些必需的数据。
目录
第一章 植物营养
18
阅读
1.1.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功能
18
阅读
1.1.1作物营养的必需元素和有益元素及其主要来源
18
阅读
1.1.2不同作物的必需营养元素
19
阅读
1.1.3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形态及生理功能
20
阅读
1.1.4某些植物非必需元素的作用
23
阅读
1.2植物养分的吸收
24
阅读
1.2.1植物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根的解剖图
24
阅读
1.2.2养分主动吸收的载体学说
25
阅读
1.2.3在吸收过程中养分间的颉颃和促进作用
26
阅读
1.2.4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基本来源
27
阅读
1.2.5养分吸收与干重增长的关系(玉米)
30
阅读
1.2.6不同作物利用难溶性磷的能力
30
阅读
1.2.7植物根系的阳离子交换量(国外资料)
31
阅读
1.2.8植物根系的阳离子交换量(国内资料)
31
阅读
1.3作物营养元素失调症状
32
阅读
1.3.1作物营养元素的缺乏和过剩的一般症状
32
阅读
1.3.2几种主要作物缺乏氮、磷、钾的症状
36
阅读
1.3.3烟草养分缺乏症状
38
阅读
1.3.4玉米养分缺乏症状
40
阅读
1.3.5我国常见几种作物缺乏硼、锌的症状
40
阅读
1.3.6一些作物中养分正常、缺乏、中毒的临界浓度
41
阅读
1.3.7植物中大量和中量养分元素的非毒害含量范围
45
阅读
1.3.8植物体内五种微量元素的缺乏、正常和中毒含量范围
45
阅读
1.4作物的养分含量
46
阅读
1.4.1不同作物的养分含量
46
阅读
1.4.2主要作物类型中微量元素含量范围
49
阅读
1.4.3一些作物的微量元素含量
49
阅读
1.5作物养分需要量
51
阅读
1.5.1主要作物每生产100斤产品所需养分斤数
51
阅读
1.5.2每生产1000斤产品所需养分量(国外平均结果)
52
阅读
1.5.3作物养分需要量,每生产1000斤产品所需斤数(国外不同国家平均结果)
53
阅读
1.5.4每生产1000斤稻谷所带走的养分量及其分布
54
阅读
1.5.5热带作物养分需要量
54
阅读
1.5.6不同作物吸收的养分比例
55
阅读
1.6作物吸收养分的特点
56
阅读
1.6.1几种主要作物不同生育期吸收N、P、K的比例
56
阅读
1.6.2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养分含量
57
阅读
1.6.3水稻不同生育期每日吸收养分量
58
阅读
1.6.4水稻中氮素来源
58
阅读
1.6.5作物中磷的来源
59
阅读
1.6.6植物不同器官的磷含量
60
阅读
1.6.7作物不同器官中有机、无机磷相对含量
60
阅读
1.7作物生长与环境
61
阅读
1.7.1几种作物出苗时允许最低土壤水分含量
61
阅读
1.7.2各种土壤、不同作物的调萎系数
61
阅读
1.7.3主要作物的蒸腾系数
62
阅读
1.7.4几种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情况
63
阅读
1.7.5几种作物生育过程中的温度要求
65
阅读
1.7.6主要农作物种子发芽的温度和水分
66
阅读
1.7.7农作物不同生育期对霜冻的抵抗力
67
阅读
1.7.8作物根系对土壤pH的影响
68
阅读
1.7.9不同作物最适宜的pH范围
69
阅读
1.7.10作物的耐酸耐碱性
70
阅读
1.7.11不同盐渍度土壤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70
阅读
1.7.12不同地区主要农作物幼苗忍耐盐分的极限
71
阅读
1.7.13几种主要作物的耐盐能力
72
阅读
1.7.14水稻不同生育期耐盐临界浓度
72
阅读
1.7.15水稻生育适宜Eh范围
73
阅读
第二章 土壤-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74
阅读
2.1土壤母岩
74
阅读
2.1.1地壳克拉克值和岩石圈克拉克值
74
阅读
2.1.2火成岩、沉积岩的平均矿物组成
77
阅读
2.1.3土壤的原生矿物
78
阅读
2.1.4某些代表性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
79
阅读
2.1.5土壤中原生矿物的结晶次序
81
阅读
2.1.6土壤中原生矿物的稳定性次序
81
阅读
2.1.7火成岩矿物的相对稳定性及所含元素
82
阅读
2.1.8某些微量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83
阅读
2.1.9岩石、土壤、植物中某些污染性元素的含量
83
阅读
2.2土壤次生粘土矿物
85
阅读
2.2.1土壤中的主要次生粘土矿物
85
阅读
2.2.2粘土矿物及铁铝氧化物的形成过程
86
阅读
2.2.3土壤常见粘土矿物的基本特性
87
阅读
2.2.4我国不同土类的硅-铝率
87
阅读
2.2.5我国主要土区的粘土矿物类型
89
阅读
2.2.6我国主要土壤的负电荷
90
阅读
2.2.7阳离子性质和ζ电位之间的关系
90
阅读
2.2.8三种粘土矿物在不同pH值时的ζ电位值
91
阅读
2.2.9不同离子最大可能的水化数和平均有效直径
91
阅读
2.3养分循环
92
阅读
2.3.1碳循环
92
阅读
2.3.2氧循环
92
阅读
2.3.3.氮循环
95
阅读
2.3.4磷循环
96
阅读
2.3.5钾循环
97
阅读
2.3.6硫循环
97
阅读
2.4土壤一般组成
98
阅读
2.4.1土壤固、液、气的百分组成
98
阅读
2.4.2世界矿质土壤的一般化学组成
99
阅读
2.4.3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和中量元素的一般含量(国际资料)
99
阅读
2.4.4元素在土壤中的化学状态
100
阅读
2.4.5各级土粒的化学组成
101
阅读
2.4.6土壤中的某些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102
阅读
2.4.7我国土壤某些成分含量的一般范围
103
阅读
2.5土壤有机质和氮
104
阅读
2.5.1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
104
阅读
2.5.2腐殖质的成分及特性
105
阅读
2.5.3腐殖质胶体及其吸附性阳离子
106
阅读
2.5.4自然植被下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
107
阅读
2.5.5我国不同地区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
108
阅读
2.5.6我国某些自然土壤类型中不同形态氮素的含量和剖面分布
109
阅读
2.5.7土壤中氮素转化示意图
111
阅读
2.5.8土壤中氮素转化在氮素循环中的位置
112
阅读
2.5.9不同形态氮素的特性
113
阅读
2.5.10土壤中有机质的氨化作用
113
阅读
2.5.11土壤中的硝化作用
114
阅读
2.5.12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
115
阅读
2.5.13大田氮素平衡一例
116
阅读
2.6土壤磷
117
阅读
2.6.1我国某些土壤耕作层的含磷量
117
阅读
2.6.2我国几种土壤的无机磷素形态组成
118
阅读
2.6.3我国某些水稻土中的有机磷含量
119
阅读
2.6.4土壤某些磷盐及有关化合物的溶度积和解离常数
120
阅读
2.6.5几种难溶性磷盐在水中的相对溶解速度
121
阅读
2.6.6石灰性土壤中几种主要形态磷在不同pH时的浓度变化
122
阅读
2.7土壤钾
123
阅读
2.7.1我国农业地区主要土类的钾素
123
阅读
2.7.2含钾矿物
127
阅读
2.7.3土壤中钾矿物的状态及其性质
128
阅读
2.7.4土壤钾素形态及有效性
129
阅读
2·7.5土壤中钾的动态示意图
129
阅读
2.8土壤微量元素
130
阅读
2.8.1我国一些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
130
阅读
2.8.2矿质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范围
131
阅读
2.8.3湿润地区土壤中几种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和含量
132
阅读
2.8.4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和土壤pH的关系
132
阅读
2.9与作物生长有关的某些土壤性质
133
阅读
2.9.1土壤pH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133
阅读
2.9.2土壤溶液中养分元素存在的形态
134
阅读
2.9.3水稻土不同层次的氧化还原电位
134
阅读
2.9.4水稻土灌水后土壤还原过程的发展
135
阅读
2.9.5不同水分状况时水稻土的Eh
135
阅读
2.9.6土壤中各种氧化物被还原的顺序
136
阅读
2.9.7水稻土中N、S、Fe、Mn的转化
137
阅读
2.9.8水稻土中某些毒害物质
138
阅读
2.9.9各种毒害性物质对水稻生育为害大小的顺序
140
阅读
2.9.10我国南方某些水稻土的交换性盐基组成
140
阅读
2.9.11我国主要土类的微生物数量
141
阅读
2.9.12水田与旱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
142
阅读
2.9.13不同微生物的分解产物
142
阅读
2.9.14土壤微生物对pH的反应
143
阅读
第三章 肥料性质
144
阅读
3.1世界肥源
144
阅读
3.1.1世界肥源
144
阅读
3.1.2世界氮素给源
145
阅读
3.1.31976/1977年世界化肥的生产和消费量
146
阅读
3.2有机肥料
147
阅读
3.2.1几种绿肥的成分
147
阅读
3.2.2几种绿肥的抗逆性、适应性和适宜栽培地区
149
阅读
3.2.3某些绿肥作物和野生绿肥在不同养分条件下的氮、磷含量
151
阅读
3.2.4某些有机肥料的养分含量
156
阅读
3.2.5人、畜年排泄量和排泄物中养分数量
159
阅读
3.2.6动物尿的化学组成
160
阅读
3.2.7人及家畜粪尿的平均组成
161
阅读
3.2.8厩肥的平均组成
162
阅读
3.2.9厩肥中水溶性N、P、K的%
162
阅读
3.2.10新鲜厩肥中钙、镁、硫的平均成分
163
阅读
3.2.11厩肥中微量元素含量
163
阅读
3.2.12一些有机物在土壤中分解和氮的矿化
163
阅读
3.2.13某些有机肥料的硝化速度
164
阅读
3.2.14有机肥料养分近似利用率
165
阅读
3.2.15厩肥中养分当季作物的利用率
166
阅读
3.2.1一些褥料的成分
167
阅读
3.2.17不同褥草吸湿、吸气能力
167
阅读
3.2.18我国几种泥炭的成分
168
阅读
3.2.19一般泥炭的主要农化性质
169
阅读
3.2.20泥炭分解程度的鉴定
170
阅读
3.2.21细菌肥料
171
阅读
3.2.22某些工业废水的养分含量
172
阅读
3.3化肥的一般特性
173
阅读
3.3.1化肥的组成
173
阅读
3.3.2化肥主要成分盐类的化学性质
176
阅读
3.3.3我国化肥标准
178
阅读
3.3.4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示意
179
阅读
3.3.5化肥施人土中后的转化和损失
180
阅读
3.3.6主要肥料的化学和生理反应
181
阅读
3.3.7化肥的酸碱当量
181
阅读
3.3.8几种肥料纯化合物的吸湿临界值
182
阅读
3.3.9几种肥料纯化合物及其对半混合时的临界空气湿度
183
阅读
3.3.10肥料吸湿临界值分类
184
阅读
3.3.11化肥简易定性鉴定
185
阅读
3.3.12化肥室内堆放的高度限额
187
阅读
3.3.13化肥常用代号缩写
188
阅读
3.4氮肥
190
阅读
3.4.1氮肥分类
190
阅读
3.4.2氮肥及含氮复合肥料的生产反应示意图
191
阅读
3.4.3常用氮肥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193
阅读
3.4.4常用氮素化肥的农业化学性质
195
阅读
3.4.5氨水不同比重时的含氮量
198
阅读
3.4.6尿素的水解
199
阅读
3.4.7化学氮肥利用率
199
阅读
3.4.8氮肥利用率(Nˉ15结果)
200
阅读
3.4.9每斤硫酸铵的增产量
200
阅读
3.4.10不同品种氮肥对水稻的相对肥效
200
阅读
3.4.11Nˉ15标记硫酸铵在稻田土壤中的氮素平衡
201
阅读
3.4.12稻由土壤中Nˉ15标记硫酸铵的下移深度
202
阅读
3.5磷肥
203
阅读
3.5.1磷肥分类
203
阅读
3.5.2磷肥及含磷复合肥料的生产反应示意图
204
阅读
3.5.3常用磷肥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05
阅读
3.5.4常用磷肥的农业化学性质
207
阅读
3.5.5磷肥中一些化合物的柠檬酸溶性
209
阅读
3.5.6磷肥饱和液的组成
210
阅读
3.5.7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作用
210
阅读
3.5.8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可能转化过程
211
阅读
3.5.9磷酸盐的循环
211
阅读
3.5.10不同土壤pH时,磷肥固定的形态分布
212
阅读
3.5.11溶性磷肥(磷酸-钙型)颗粒施入土壤后的变化过程
212
阅读
3.5.12磷肥含水溶性P_2O_5不同时的运动距离
213
阅读
3.5.13磷肥施入土壤后的反应产物
214
阅读
3.5.14主要含磷矿物成分的理论含量
215
阅读
3.5.15我国主要磷矿的成分
216
阅读
3.5.16煅烧对磷矿物理性质的影响
217
阅读
3.5.17我国磷肥增产效果和利用率
218
阅读
3.5.18我国钢渣磷肥的肥效
219
阅读
3.5.19各种作物对磷矿粉的相对肥效
220
阅读
3.5.20不同磷盐的相对肥效
221
阅读
3.6钾肥
224
阅读
3.6.1钾肥分类
224
阅读
3.6.2主要钾肥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25
阅读
3.6.3常用钾肥的农业化学性质
227
阅读
3.6.4我国钾肥对主要作物的增产作用
229
阅读
3.6.5几种含钾化合物的性质
230
阅读
3.6.6几种钾肥的杂质成分
231
阅读
3.7微量元素肥料
232
阅读
3.7.1微量元素肥料的养分含量
232
阅读
3.7.2常用主要微量元素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条件
234
阅读
3.7.3我国微量元素的肥效和可能有效的土壤
236
阅读
3.7.4常用化肥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范围
238
阅读
3.8复合肥料,聚磷酸盐和缓效氮肥
239
阅读
3.8.1复合肥料分类
239
阅读
3.8.2磷铵的性质
240
阅读
3.8.3磷铵的肥效
240
阅读
3.8.4硝酸磷肥
241
阅读
3.8.5超磷酸
241
阅读
3.8.6聚磷铵
243
阅读
3.8.7偏磷酸盐
244
阅读
3.8.8聚磷酸钾盐
245
阅读
3.8.9聚磷酸钾的肥效
246
阅读
3.8.10聚磷酸钾的肥效与粒径的关系
246
阅读
3.8.11复合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条件
247
阅读
3.8.12缓效肥料
248
阅读
第四章 施肥
251
阅读
4.1作物的土宜和需肥特点
251
阅读
4.1.1主要作物适宜的土壤条件和需肥特点
251
阅读
4.1.2某些作物对氮、磷、钾的相对需肥特点
253
阅读
4.1.3不同作物对钙、镁、硫的相对需肥情况
253
阅读
4.1.4不同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反应
254
阅读
4.2合理施肥原则和技术
255
阅读
4.2.1化学肥料的合理施肥原则
255
阅读
4.2.2氮、磷、钾肥施用的基本特点
257
阅读
4.2.3、稻田中不同氮肥深施和表施效果的比较
258
阅读
4.2.4液氨及氨水的施用条件
259
阅读
4.2.5尿素叶面喷施浓度
260
阅读
4.2.6叶子对喷施养分的吸收速度
261
阅读
4.2.7微量元素肥料的可能有效条件
262
阅读
4.2.8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技术
263
阅读
4.2.9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注意事项
265
阅读
4.2.10有机肥料合理施用注意事项
266
阅读
4.2.11一农业措施对土壤养分水平的影响
267
阅读
4.2.12土壤酸化法
270
阅读
4.2.13各种肥料可否混合施用查对表
271
阅读
4.2.14肥料不正确混合可能有的不良后果
272
阅读
4.3需肥诊断技术
273
阅读
4.3.1养分缺乏症状检索表
273
阅读
4.3.2形态诊断的注意事项
274
阅读
4.3.3不同测定方法的土壤有效磷分级标准
275
阅读
4.3.4土壤代换性钾的分级标准
277
阅读
4.3.5土壤代换性钾水平和钾肥肥效
277
阅读
4.3.6土壤微量元素诊断指标
278
阅读
4.3.7春小麦氮、磷营养诊断指标
279
阅读
4.3.8小麦诊断指标
279
阅读
4.3.9其他几种作物营养诊断指标
280
阅读
4.3.10苹果和柑桔的营养诊断指标
283
阅读
更多...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写书评
(不超过2000个字符)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最新评论
标签
元素
土壤
含量
肥料
作物
磷肥
养分
矿物
肥效
氮素
性质
化肥
钾肥
氮肥
机质
粘土
成分
营养
土壤pH
植物
需肥
利用率
症状
化学
生育期
同类书籍推荐
精彩笔记
谁收藏过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