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个人空间
帮助中心
中国工程院
知识中心首页
科教图书首页
图书
插图
文献
工具书
全部
书名
作者
主题词
标签
目录
全文
自然科学总论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自然科学机构
医药卫生
医药一般理论
医药现状与发展
医学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
工业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矿业工程
石油工程
冶金工业
金属
自然科学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数理化
数学
力学
物理学
化学
晶体学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生物科学现状与发展
交通运输
综合运输
铁路运输
交通运输经济
农业科学
农业一般性理论
农艺学
林业
农业技术现状与发展
天文地球
天文学
地球物理学
自然地理学
气象学
测绘学
地质学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环境科学理论
环境污染及防治
安全科学
航空航天
航空
航天
航空航天医学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所有分类>
收起
33171034
水资源综合利用
作者:施嘉炀著
中图分类:
天文、地球
->
海洋学
学科分类:
理学
->
地球科学
出版日期:1996-01
主题词:
分享到:
阅 读
收 藏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内容简介
水资源利用 中国
目录
第一篇 世界及中国水资源概述
18
阅读
第一章 世界及中国水资源概述
18
阅读
第一节 地球上水资源数量估计及水文循环的简单概念
18
阅读
一、地球上水资源数量
18
阅读
二、流动水及其循环概念
19
阅读
三、水循环中的水量
20
阅读
第二节 地球上的河水和湖水
20
阅读
一、地球上主要河流水资源
20
阅读
二、地球上主要湖泊水资源
22
阅读
第三节 水资源中的水能资源
24
阅读
第四节 中国水资源概述
25
阅读
一、中国河川径流资源、地下水资源及水资源总量估计
25
阅读
二、中国的不同径流地带
27
阅读
三、中国主要河流特征值
28
阅读
四、中国主要湖泊及其特征值
31
阅读
五、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32
阅读
第五节 中国水资源中的水能资源简介
32
阅读
一、中国各大河流的水能资源
32
阅读
二、中国十二大水电基地
33
阅读
第二章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沿革
35
阅读
第一节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35
阅读
一、引水灌溉农田的发展
35
阅读
二、古代航运的发展
36
阅读
第二节 中古唐、宋时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
39
阅读
一、南方农田水利的开发
39
阅读
二、它山堰工程
39
阅读
三、坎儿井
40
阅读
四、航运渠道的发展
41
阅读
第三节 元、明、清至近代的水资源开发利用
42
阅读
一、元、明、清农田水利的发展
42
阅读
二、元、明、清内河航运的开发
42
阅读
三、辛亥革命(1911年)后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
44
阅读
四、1949年后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
45
阅读
第四节 四川都江堰专述
46
阅读
一、都江堰渠首布置
46
阅读
二、新中国成立后都江堰的扩建
47
阅读
第五节 广西灵渠专述
47
阅读
一、灵渠的开凿沿革
47
阅读
二、灵渠的渠首布置
47
阅读
三、灵渠在秦以后各时代的发展
48
阅读
第六节 京杭大运河
49
阅读
一、京杭大运河的修建经过
49
阅读
二、元代及明末京杭大运河两次改线
49
阅读
三、辛亥革命后的京杭运河
49
阅读
四、新中国成立后对京杭运河的应用
49
阅读
第二篇 河流的组成、演变及河道整治
52
阅读
第三章 河流的组成及其演变
52
阅读
第一节 河流的生成与发展
52
阅读
一、河道体系结构
52
阅读
二、河谷的生成
52
阅读
三、河谷受侵蚀后的演变
53
阅读
四、河道下游冲积平原的生成
54
阅读
第二节 河流的组成
56
阅读
一、河道的分段
56
阅读
二、河流组成各部分
58
阅读
第三节 影响河流组成的水文、水动力及地质因素
63
阅读
一、水文因素
63
阅读
二、水动力影响
63
阅读
三、弯段横坡降的形成及其影响
65
阅读
四、其他类形的横坡降与横向环流
67
阅读
五、螺旋流的产生
68
阅读
六、地质因素的影响
69
阅读
第四节 河道的演变
71
阅读
一、河流的水动力平衡
71
阅读
二、河床演变的性质
71
阅读
三、河床变形的基本原因
71
阅读
四、平原河道的演变现象
73
阅读
五、水利枢纽对其下游平原河道演变的影响
77
阅读
第五节 河相关系
83
阅读
一、河道宽度与深度关系
83
阅读
二、宽度、深度、流速或流量及坡降间的相互关系
84
阅读
三、河弯曲率半径与流量、坡降及宽度关系
85
阅读
四、弯段深度与直段深度的关系
86
阅读
五、河床稳定指标
87
阅读
第四章 河道整治
89
阅读
第一节 河道整治的目的、任务及方法概述
89
阅读
一、河道整治的目的
89
阅读
二、河道整治的任务
89
阅读
三、河道整治的方法
89
阅读
第二节 河工所用材料及基本构件
90
阅读
一、河工材料
90
阅读
二、河工建筑物的基本构件
91
阅读
第三节 河道整治建筑物
99
阅读
一、束狭河身建筑物
99
阅读
二、堵塞汊流建筑物
107
阅读
三、护岸建筑物
108
阅读
第四节 河道整治设计
112
阅读
一、整治原则
112
阅读
二、整治设计及实例
113
阅读
三、实现整治设计意图各种措施概述
120
阅读
第五节 裁弯工程
124
阅读
一、裁弯目的
124
阅读
二、裁弯方法及布置
124
阅读
三、引河开挖
125
阅读
四、旧弯段的淤废及锁坝设置
126
阅读
五、裁弯后河道水动力平衡的改变
126
阅读
六、整批裁弯现象
128
阅读
七、裁弯实例
128
阅读
第三篇 中国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135
阅读
第五章 中国洪涝灾害及防洪除涝措施概述
135
阅读
第一节 中国历史洪涝灾害简述
135
阅读
一、黄河
136
阅读
二、海河
137
阅读
三、长江
137
阅读
四、淮河
139
阅读
五、汉江
140
阅读
第二节 中国洪涝灾害原因分析
140
阅读
一、自然地理特性方面的原因
140
阅读
二、社会制度方面的原因
141
阅读
第三节 防洪除涝规划的指导原则
142
阅读
一、以蓄为主、蓄泄兼筹,防洪必须与兴利及除涝相结合
142
阅读
二、标本兼施、治本为主,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143
阅读
第四节 防洪除涝措施概述
143
阅读
一、水土保持
143
阅读
二、堤防工程
144
阅读
三、水库蓄洪
144
阅读
四、分洪、滞洪与蓄洪垦殖
144
阅读
五、河道整治
145
阅读
六、除涝措施
146
阅读
第五节 1991年淮河及太湖流域水灾概况和今后治理规划
146
阅读
一、水灾原因
146
阅读
二、灾害损失
146
阅读
三、淮河下游今后整治规划
147
阅读
四、太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147
阅读
第六章 中国堤防概况及堤防规划与设计
149
阅读
第一节 堤防的作用及我国主要河流堤防概况
149
阅读
一、堤防的作用
149
阅读
二、中国主要河流堤防概况
149
阅读
第二节 堤防规划
153
阅读
第三节 堤线选择及堤防参数的决定
155
阅读
一、堤线的选择
155
阅读
二、堤距的确定
156
阅读
三、堤顶高程的确定
157
阅读
四、堤防工程与其他综合利用的关系
158
阅读
第四节 堤顶宽度与边坡的设计
158
阅读
一、堤顶宽度
158
阅读
二、边坡
159
阅读
三、堤防加固
159
阅读
第五节 海塘工程
161
阅读
一、海塘的功用及发展沿革
161
阅读
二、海塘的结构
163
阅读
第六节 国外堤防工程简介
164
阅读
一、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堤防
164
阅读
二、德国莱茵河堤防
164
阅读
三、意大利波河堤防
164
阅读
第七章 综合利用水库
167
阅读
第一节 综合利用水库特性及其特征水位与库容
167
阅读
一、水库特性
167
阅读
二、水库各种特征水位及其相应库容
168
阅读
第二节 水库的水量损失、淤积及库区淹没浸没
171
阅读
一、水库的蒸发损失
171
阅读
二、水库的渗漏损失
172
阅读
三、水库的淤积现象
174
阅读
四、水库区的淹没和浸没
174
阅读
第三节 用水库进行径流调节概述
176
阅读
一、径流调节的基本任务
176
阅读
二、径流调节的类型
177
阅读
第四节 径流的日调节及年调节
181
阅读
一、已知来水情况下水库兴利库容及调节流量的确定
181
阅读
二、列表法求日调节水库兴利库容
181
阅读
三、列表法求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
182
阅读
四、水库调节流量的计算
187
阅读
第五节 水量累积曲线的性质及应用
188
阅读
一、水量累积曲线的算制及其特性
188
阅读
二、应用水量累积曲线求水库兴利库容或求调节流量
190
阅读
第六节 水量差积曲线及其应用
191
阅读
一、水量差积曲线的绘制
191
阅读
二、应用水量差积曲线进行图解法径流调节计算
194
阅读
第七节 调节流量保证率及设计典型年
195
阅读
一、调节流量的保证率
195
阅读
二、设计典型年的选择
196
阅读
第八节 径流的多年调节
199
阅读
一、径流多年调节概述
199
阅读
二、用时历法进行多年调节求兴利库容或调节流量
200
阅读
三、调节库容系数*18
23
阅读
第九节 多年调节中数理统计法的应用
203
阅读
一、数理统计法概述
203
阅读
二、普列什柯夫的统计法线解图及其应用
204
阅读
第八章 水库蓄洪及沿程洪水演算
207
阅读
第一节 水库蓄洪概述
207
阅读
第二节 水库位置的选择及水库群布局
208
阅读
一、水库位置的选择
208
阅读
二、水库群的布局
211
阅读
第三节 防洪库容的初步估算
211
阅读
一、图解法确定防洪库容
211
阅读
二、校核库容的确定
211
阅读
第四节 沿程洪水演算的目的及基本理论
213
阅读
一、沿程洪水演算的定义及目的
213
阅读
二、沿程洪水演算的基本理论
213
阅读
第五节 水库调洪演算
216
阅读
一、水库调洪演算概述
216
阅读
二、水量积线法水库调洪演算
218
阅读
第六节 河道洪水演算
222
阅读
一、河道洪水演算原理
222
阅读
二、蓄率中线法河道洪水演算
224
阅读
三、马斯京根法河道洪水演算
227
阅读
第九章 分洪、滞洪及蓄洪垦殖
234
阅读
第一节 分洪
234
阅读
一、中国各河分洪措施概述
234
阅读
二、分洪量的估算
237
阅读
三、国外河流分洪措施举例
237
阅读
第二节 滞洪规划
239
阅读
一、滞洪规划目的
241
阅读
二、滞洪措施所需要的建筑物
241
阅读
三、滞洪措施规划原则
242
阅读
第三节 长江荆江段滞洪规划实例
243
阅读
一、长江荆江段四口自然分洪情况及设置滞洪区的意义
243
阅读
二、荆江滞洪区规划
244
阅读
第四节 蓄洪垦殖
248
阅读
一、蓄洪垦殖的定义
248
阅读
二、蓄洪垦殖缘起
248
阅读
三、解放后的蓄洪垦殖
249
阅读
四、蓄洪垦殖区规划原则
250
阅读
五、蓄洪垦殖的效益
252
阅读
六、蓄洪垦殖存在的问题
252
阅读
第四篇 水能利用
253
阅读
第十章 水能资源估算及水电站开发布置
253
阅读
第一节 河流水能资源估算
253
阅读
一、河流理论水能蕴藏量的估算
253
阅读
二、技术及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
254
阅读
三、金沙江下游雅砻江口至宜宾河段理论、技术及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计算实例
255
阅读
第二节 水电站开发布置
257
阅读
一、坝式开发
257
阅读
二、引水道式开发
260
阅读
三、混合式开发
262
阅读
第十一章 梯级水电站规划及西南水电能源基地
264
阅读
第一节 梯级水电站规划
264
阅读
一、梯级水电站的构成
264
阅读
二、梯级水电站规划的制订
264
阅读
三、制订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264
阅读
第二节 中国及国外主要河流的梯级水电站
265
阅读
一、中国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梯级水电站
265
阅读
二、国外几个大河流开发中的梯级水电站
265
阅读
第三节 西南地区河流的梯级水电站开发实例
266
阅读
一、西南地区大河流发展梯级开发的重要性
266
阅读
二、西南地区主要河流梯级水电站概述
266
阅读
第四节 西南地区水电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
277
阅读
一、水能资源情况
277
阅读
二、煤炭资源情况
277
阅读
三、电力发展规划
277
阅读
四、西电东送
278
阅读
第十二章 抽水蓄能电站
280
阅读
第一节 电力系统负荷的变动规律
280
阅读
一、电力系统的典型日负荷曲线
280
阅读
二、基荷、腰荷和峰荷的区分
280
阅读
第二节 抽水蓄能电站的类型及功用
281
阅读
一、抽水蓄能电站类型
281
阅读
二、抽水蓄能电站按调节性能分类
282
阅读
三、抽水蓄能电站的功用
282
阅读
第三节 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的布置形式
283
阅读
一、四机布置式
283
阅读
二、三机串联式
283
阅读
三、二机布置式
283
阅读
第四节 抽水蓄能电站机组选择及上、下水库布置原则
284
阅读
一、机组选择
284
阅读
二、上、下水库布置原则
284
阅读
三、有效蓄水库容、力输水道断面面积及单位千瓦相对投资估计
286
阅读
第五节 抽水蓄能电站经济效益分析
287
阅读
一、静态效益
287
阅读
二、动态效益
287
阅读
三、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功能效益分析
288
阅读
第六节 国外抽水蓄能电站发展情况
289
阅读
第七节 中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及近期规划
290
阅读
一、中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经过
290
阅读
二、今后准备大力开发抽水蓄能电站的一部分规划
291
阅读
三、京津唐地区最近规划
292
阅读
第八节 抽水蓄能电站与风力发电的关系
293
阅读
一、世界及中国风力发电发展情况
293
阅读
二、抽水蓄能电站对风力发电的作用
294
阅读
三、中国最近风能发展规划
295
阅读
第十三章 潮汐能电站
296
阅读
第一节 潮汐产生原因及现象
296
阅读
一、地球和月球的自转及公转
296
阅读
二、潮汐的形成
296
阅读
三、潮汐能特性
297
阅读
第二节 中国潮汐能蕴藏量及分布情况
297
阅读
一、全国潮汐能蕴藏量
297
阅读
二、潮差及我国沿海平均潮差和最大潮差分布
298
阅读
三、潮汐电站开发规模的估算
298
阅读
第三节 潮汐电站布置及潮汐能利用原则
299
阅读
一、单水库布置及发电步骤
299
阅读
二、单水库电站运用情况
299
阅读
三、双水库布置及发电程序
300
阅读
第四节 中国潮汐能开发利用情况
301
阅读
一、小型潮汐能电站的草创
301
阅读
二、江厦潮汐电站概述
302
阅读
第五节 世界潮汐能开发利用情况
303
阅读
一、世界潮汐能丰富地点
303
阅读
二、国外潮汐电站开发情况
303
阅读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潮汐能建设情况
304
阅读
第六节 法国朗斯潮汐电站
305
阅读
一、站址选择及建筑物布置
305
阅读
二、机电设备及运行方式
306
阅读
三、总投资
306
阅读
第七节 潮汐电站规划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306
阅读
一、电站的开发方式
306
阅读
二、机组机型选择
306
阅读
三、电站建筑物及施工
306
阅读
四、施工方法
306
阅读
五、泥沙淤积问题
307
阅读
六、防止海水腐蚀建筑物
307
阅读
七、有关综合利用
307
阅读
八、关于潮汐电站发电量在电力系统中的吸收问题
307
阅读
九、大型潮汐电站的运行是否会影响潮汐本身的特性
307
阅读
第五篇 水利经济及流域规划
308
阅读
第十四章 水利工程经济概述
308
阅读
第一节 中国水利工程经济的发展
308
阅读
一、中国水利工程经济的发展经过
308
阅读
二、水利经济的主要内容
309
阅读
第二节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及审批程序
309
阅读
一、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
309
阅读
二、水利工程审批权限及审批程序
310
阅读
第三节 水利工程投资及效益
310
阅读
一、水利工程投资来源
310
阅读
二、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及固定资产
310
阅读
三、水利工程年运行费
311
阅读
第四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及动态计算方法
311
阅读
一、资金的时间价值
311
阅读
二、计算贷款利息的单利和复利
311
阅读
三、动态经济计算的基准年、经济计算期及报酬率(或折算率)
312
阅读
四、动态经济计算方法
312
阅读
第五节 财务分析
317
阅读
一、财务分析的基本指标
317
阅读
二、财务分析效果
318
阅读
第六节 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的投资分摊
319
阅读
一、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投资分摊计算的需要
319
阅读
二、合理的共用工程投资分摊计算实例
319
阅读
附表Ⅰ 复利因子表
321
阅读
附表Ⅱ 投资回收年限计算
322
阅读
第十五章 黄河流域规划概述
323
阅读
第一节 黄河流域概况
323
阅读
一、流域上、中、下游分段
323
阅读
二、地上河的形成
323
阅读
三、黄河纵剖面形态
324
阅读
第二节 黄河过去的水资源利用及洪水灾害
325
阅读
第三节 历代治黄理论及实践
326
阅读
一、西汉时期
326
阅读
二、北宋时期
326
阅读
三、金元时期
327
阅读
四、明清时期
327
阅读
五、民国时期
327
阅读
第四节 1949年后治黄工作及第一次综合利用规划
328
阅读
一、解放区治黄工作
328
阅读
二、建国后对治黄的第一次综合利用规划
328
阅读
三、黄河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
328
阅读
第五节 多次修改后的黄河流域规划
329
阅读
一、下游防洪
329
阅读
二、下游河道减淤
330
阅读
三、水土保持
330
阅读
四、农田灌溉
331
阅读
五、干流工程布局
331
阅读
第六节 中国科协考察团对黄河下游防洪减灾对策的建议
333
阅读
一、黄河防洪减灾形势
333
阅读
二、黄河下游防洪减灾对策的建议
334
阅读
第十六章 长江流域规划概述
336
阅读
第一节 长江流域概况
336
阅读
一、长江上游地区
337
阅读
二、长江中游地区
337
阅读
三、长江下游地区
338
阅读
第二节 治理开发长江的总体规划
340
阅读
一、继续提高长江干支流防洪能力,消除洪水灾害
340
阅读
二、大力开发长江干支流水能资源
341
阅读
三、充分开发利用长江水系水运的潜在优势,积极发展航运
342
阅读
四、继续发展灌溉事业,加强水土保持
342
阅读
五、南水北调实现跨流域引水
343
阅读
六、水资源保护,城市和工矿企业供水,沿江城市布局、发展水产、发展旅游
343
阅读
第三节 长江流域近期治理开发工程
343
阅读
一、干支流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
343
阅读
二、防洪除涝
344
阅读
三、航运
344
阅读
四、灌溉与水土保持
345
阅读
五、南水北调
345
阅读
六、河道整治
345
阅读
七、水资源保护与水产
345
阅读
八、上述近期规划实现后的效果简述
345
阅读
第十七章 淮河流域规划概述
347
阅读
第一节 淮河流域概况
347
阅读
一、淮河流域原来情况及近代黄河两次夺淮后情况
347
阅读
二、淮河流域特点
348
阅读
第二节 淮河流域规划工作
348
阅读
一、淮河流域工作经过
348
阅读
二、淮河流域规划主要内容
349
阅读
第三节 建国后40年治淮成就
349
阅读
第四节 90年代淮河流域的进一步治理与开发
350
阅读
第十八章 珠江流域规划概述
352
阅读
第一节 珠江流域概况
352
阅读
一、珠江流域的水系组成
352
阅读
二、珠江流域主要城市及交通情况
352
阅读
三、珠江流域的灾害
352
阅读
第二节 珠江流域规划方针任务
354
阅读
一、防洪规划
354
阅读
二、灌溉及供水规划
354
阅读
三、水电规划
354
阅读
四、航运规划
355
阅读
五、珠江三角洲河口整治规划
355
阅读
第三节 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
355
阅读
一、流域水资源特点
355
阅读
二、防洪规划
355
阅读
三、水电规划
356
阅读
四、航运规划
357
阅读
第四节 今后工作意见
358
阅读
一、抓紧进行近期工程的前期工作
358
阅读
二、补充完善重点地区重点问题的研究规划工作
358
阅读
三、加强研究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解决缺水地区的用水问题
359
阅读
四、加强流域治理开发基本资料的收集与科学研究,技术更新
359
阅读
五、建立统一开发管理的机构
359
阅读
第六篇 中国水能和其他发电能源发展概况及国外几个大河水电建设概述
359
阅读
第十九章 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沿革及小水电的发展
360
阅读
第一节 中国古代水力的利用
360
阅读
第二节 中国各种水能资源的普查统计
362
阅读
一、中国水能资源普查经过
362
阅读
二、理论蕴藏水能资源
362
阅读
三、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
364
阅读
四、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
365
阅读
第三节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意义及水电、火电、核电的优点和缺点
365
阅读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365
阅读
二、水电站的优缺点
366
阅读
三、火电站(主要指燃煤电站)的优缺点
366
阅读
四、核电站的优缺点
367
阅读
第四节 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经过
367
阅读
一、近期电力缺乏情况
367
阅读
二、电力政策的几次修改和推行过程
367
阅读
三、关于水电站投资、工期和利用率的正确看法
368
阅读
四、“九五”时期及十年计划中的水电发展规划
368
阅读
五、水电开发的投资来源问题
370
阅读
六、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中国水能资源开发的展望
371
阅读
第五节 中国小水电的发展经过
374
阅读
一、小水电的水能蕴藏量及1985年开发情况
374
阅读
二、发展小水电的方针政策
374
阅读
三、小水电发展较快的原因
374
阅读
四、农村电气化标准
374
阅读
五、建设农村电气化试点县
375
阅读
六、亚太地区小水电培训中心
375
阅读
第二十章 国外水电建设的发展
376
阅读
第一节 世界各大洲及各国水能资源蕴藏量
376
阅读
一、世界各大洲水能资源蕴藏量
376
阅读
二、世界各大洲的水电发展情况
376
阅读
第二节 世界各国水能资源发展情况
377
阅读
一、全世界各国整体发展情况
377
阅读
二、世界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水能资源开发情况
379
阅读
三、世界一些发展中国家水能资源利用情况
379
阅读
第三节 世界几个大河及其流域开发情况
379
阅读
一、密西西比河
380
阅读
二、哥伦比亚河
381
阅读
三、伏尔加河
383
阅读
四、叶尼塞河
385
阅读
五、巴拉那河
387
阅读
六、田纳西河
389
阅读
更多...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写书评
(不超过2000个字符)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最新评论
标签
规划
流域
水库
电站
水电
河道
堤防
水能
水利
资源
防洪
水电站
演算
下游
河流
潮汐
蓄洪
情况
工程
库容
投资
洪水
发展
径流
海水
同类书籍推荐
精彩笔记
谁收藏过这本书?